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
点击量:1378次

      

       立冬已至,寒潮涌动。自11月15日起,北方地区将正式进入冬季供暖季。国家发展改革委在10月24日宏观经济发布会上作出的“今年供暖季已落实资源超过1200亿m3并分解至各地,当前资源量**可以满足民生用气需求”表述,无疑给人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打赢蓝天保卫战”成为秋冬季新的战略主题,做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治理散煤污染也由此成为主旋律。借助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的契机,“煤改气”“煤改电”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强势推进,效果显著,助力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清洁过冬。

       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到底怎么样?

       双替代成主旋律

  北京应该是**早涉足“煤改电”“煤改气”的地区。1998年,北京市实施第一阶段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按照从小锅炉到大锅炉,从核心区到城六区再到远郊区的原则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立志通过减煤换煤的方式实现城区“无煤化”。2013年,北京市将减煤换煤行动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推进,通过改用电采暖、改用天然气、使用优质煤替代等方式,消灭农村地区430万吨劣质散煤。

  向散煤污染亮剑。北京市空气治理路径发生转变,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脉络的写照。“十二五”后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重心从煤炭总量控制阶段逐渐过渡到治理散煤阶段,治理的重点领域开始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作为散煤燃烧的重点领域,秋冬季取暖清洁化改造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决策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此后,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仅2017年,我国就出台了十余项清洁取暖改造政策文件。2017年5月19日,财政部、住建部、原国家环保部、国家能源局四部委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解决散煤污染问题。半个月后,国家能源局公布12个“2017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名单,要求试点城市3年内完成城区散煤取暖“清零销号”、农村地区完成绝大多数改造。

  2017年8月1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出台,要求当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2017年9月26日,《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的意见》下发,要求完善“煤改电”“煤改气”价格政策,因地制宜健全供热价格机制;2017年12月5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出台,首次提出用3-5年时间对北方地区建构完整的清洁取暖产业体系……

  密集出台的清洁取暖政策,涉及顶层设计、财税政策、支持方案等方方面面,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在更大范围、更科学扎实地展开铺就了坦途。

  清洁取暖技术绽放异彩

  在党中央力推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将清洁取暖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民生任务、紧要任务来抓。2017年,全国共完成“煤改气”“煤改电”578万户,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94万多户,削减散煤消耗约1000万吨,淘汰燃煤小锅炉5.6万多台,京津保廊上万平方千米区域基本实现散煤“清零”。

  具体到地方,2017年,北京市合计完成700个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天津市累计实现清洁取暖46.6万户,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29万户年度任务;河北省完成了保定、廊坊18个县“禁煤区”散煤替代全覆盖,形成荣乌高速以北、京昆高速以东9600平方千米的大气污染隔离带;河南省2017年新增气代煤、电代煤用户122万户;山西2017年已实施100万户以上集中供热和“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工程;山东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58.2万户,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40.9万户改造任务……

  “煤改电”“煤改气”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主流模式。在2017年全国完成双替代的578万户中,“煤改电”占比达七成。

  此外,很多地方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洁取暖改造模式。2017年9月,河南安阳供电公司以殷都区东彰武村和丰安村为试点,采用相变储能供热技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优势对相变储能供热装置进行加热供暖,并实现热量储存。

  山东阳信县在先期推行“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工程,但该地区临时气源短缺,无法低成本取暖,于是积极探索了“木质颗粒成型燃料+专用炉具取暖”“牛粪成型燃料+专用炉具取暖”以及生物质热电联产集中供暖三3种模式,降低了农民群众的取暖负担。

  河北雄县利用当地优质的地热资源,大力开发地热取暖,形成了地热清洁取暖典范“雄县模式”;内蒙古、新疆等风电充裕地区,积极探索风电取暖;另外还有核电供热、工业余热供热等同放异彩。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涵盖燃煤集中供热、可再生能源供热、天然气供热、工业余热供热等多元化清洁供暖体系。

  “保气”变成主命题

  如果说2017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的关键词是“推进”,那么2018年的关键词则是“保气”。回顾2017年冬季,各地方政府在环保高压和控煤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全力推进“煤改气”,天然气需求大增,部分地方政府对此预判不足、应对不充分,导致个别地区出现了天然气供应偏紧、用户无法取暖的情况。

  个别地区“煤改气”出现气荒,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部门迅速出击“纠偏”。2017年12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17-2018年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及企业既要大力提升供暖清洁率,又要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温暖过冬。强调“防止出现气荒,有序推进煤改气”。

  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对天然气供应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时表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居民供暖“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油则油”。“煤改电”“煤改气”没到位的允许使用煤炭取暖。有条件的尽可能做好洁净煤供应工作,目前不具备条件的要尊重当地群众的取暖习惯,以确保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

  2018年2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为、以气定改的原则推进“煤改气”工程。

  7月26日,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根据要求,第二批试点城市在“煤改气”工程实施前,要组织签订供暖季天然气合同,严控新建工业用气,落实储气要求,确保居民供暖气源供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技术路线,确保工程有序推进,“以气定改”“先破后立”,避免出现去年采暖季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现象。

  以“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以气定改”“先立后破”,解居民用气之虞。在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宏观经济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今年全年天然气已落实可供资源量2635亿m3,比去年增加249亿m3。目前各省区市已完成全年供气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气合同签订,资源全部分解至各地。“总体来看,今年我国天然气供需虽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居民用气可以全额保障。”孟玮表示。

上一条:安徽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高冷”产业站上新风口
下一条:《关于开展绿色创建行动建设的意见》
页面版权 © 2017 山东世纪昌龙新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