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
点击量:1264次
黑臭水体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战役之一,不仅关系到城市环境质量,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坚决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现制定本作战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黑臭水体治理倒逼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城市水体污染现状、问题与成因,科学制定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彻底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问题,实现水体污染物总量持续削减,水体环境质量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主要目标
到2020 年,基本消除市区、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
二、基本原则
(一)全面调查,科学谋划。立足系统性、流域性、整体性,全面开展河道排口、外围排水体系、内源污染、水质现状等基础数据的摸底调查,并以此为依据,科学编制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确保方案可行和消除黑臭水体目标可达。
(二)多措并举,系统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恢复生态等综合措施,有效遏制水体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
(三)属地管理,市县联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履行治理第一责任,精心组织,高效运作,有序推进治理项目,确保治理成效。市直有关部门健全联动机制,密切协作配合,有力有序做好黑臭水体治理相关工作。
(四)常抓不懈,长效管理。对已经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建立日常养护制度,落实养护责任,定期开展河道水质监测和综合评估,防止污染反弹。
三、主要措施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应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治理目标、阶段现状等,综合采用不同技术和措施,确保黑臭水体治理实效。具体措施分为:
一是清淤疏浚。对河道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河道淤积情况、内源污染状况等,分类开展生态清淤,清除各类垃圾,彻底实施全河段“大扫除”。
二是整治排污口。全面排查河道排污口,倒查污染源,开展源头管控,针对不同类别排污口,特别是错接、漏接和直排河道的排污口,因地制宜采取封堵、截流、调蓄、防倒灌等工程措施,对排污口实施改造或封堵。
三是控源截污。采取截污纳管和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防止外来污水和污染物排入城市水体。通过沿河铺设截流管线或合理设置提升泵站等方式,将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缓冲带和生态护岸、路边植被浅沟、植被截污带等方式,实现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四是建设污水管网。新城区及新建道路全部采用雨污分流,老城区结合旧城旧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片区开发等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五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按照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布局等因素,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和时序。今后三年,全市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9 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27.5 万立方米/日。六是开展生态修复。通过水生动植物构建生态系统,配合生态浮床(浮岛)、生态浮毯、生态基净水、曝气复氧(景观曝气)等技术措施,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
四、工作步骤
(一)全面完成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督促各责任单位在完成截污清淤、污水收集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全面完成治理项目全部工程内容,确保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二)做好已完工项目评估工作。科学确定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效果评估工作方案,选取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照黑臭水体评估规范,严格做好已完工治理项目的评估考核工作。
(三)建立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对通过评估考核的治理项目,及时申请销号;扎实做好河道的维护管理,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黑臭现象反弹;积极发动群众参与,进一步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应对、信息公开等机制,着力补齐短板、消除漏洞,确保城市水体长治久清。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黑臭水体治理是深入推进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组织协调,全面落实任;进一步健全完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组织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强化指导协调和督导检查,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二)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细化落实整治措施,明确任务目标和整治标准,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时序进度落实责任;将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列入重点督查范围,进一步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实行定期督办、定期通报、定期公示。
(三)营造整治氛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面广、量大、施工战线长,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保障民生的大局出发,利用多种方式加大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